汉人公民。
三等公民则是已经改汉姓取汉名只能够说一些大明官话但并不精通又不认识汉字的非汉人公民。
四等公民则是没有改汉姓又没有取汉名既不会说大明官话又不会写汉字的非汉人公民。
五等则是奴隶……
写到这里刘晋想了想又将五等给划掉奴隶并不能算是大明的公民奴隶是属于大明公民的私人财产故而不能算是公民。
“奴隶也算是人也是应该要进行管理奴隶的数量要进行统计同时也要发放奴隶身份牌算是四等之外最低等的奴隶。”
想了想刘晋也是又拿出笔将这一点给记下来在这个时代讲究的就是尊卑有序贵贱高低所以刘晋觉得出台这样的政策并没有问题。
这并不是后世讲究人人平等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
在这个时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又或者是其它的地方都是十分讲究尊卑贵贱的。
当然这并不是刘晋提出来要实行功名等级划分的原因来自后世的刘晋很清楚进行这样的划分极有可能会引起大明境内其它部族的不满甚至于还可能会导致很多部族起兵反抗大明的统治。
但是刘晋觉得依然十分有必要出台这样的政策这个政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大明内部这些部族逐渐的融入到大明主体的汉人之中。
因为划分一个人是几等公民主要的依据还是看这个公民有没有改汉姓、取汉名有没有学习大明官话和汉字。
比如一个南洋土著他如果不愿意改汉姓、取汉名那他就是四等公民如果愿意改汉姓、取汉名还会说一些大明话立即就可以成为三等公民。
如果再稍微勤奋一些能够说很多大明话同时还能够识汉字的话就可以成为二等公民至于想要成为一等公民。
“嗯不同等级之间应该要可以变动和流通的。”
“这二等公民想要成为一等公民除了父母需要是二等公民之外自身还应该要具备二等公民所掌握的一切条件同时还应该要有纳税记录纳税超过五十两银子或者是为国家做过贡献科举考试取得秀才及以上的功名。”
想了想刘晋也是在二等公民晋升一等公民这里写道。
肯定是要给人希望的不可能说一等就永远是一等二等就永远是二等任何文明和种族当中都有精英大明想要强大自然是要吸取这些精英。
当然更重要是还是给他们希望让他们有一条上升的渠道或许并不是血缘上的汉人但只要有文化和思想的认同同样也是可以给予一等公民的身份和待遇。
公民等级制度的目的说到底是为了促进民族融合促进这些部族学习汉家文化只要学习了汉家文化有了文化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久而久之自然而然的他们就会成为华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纵然是以后大明不断的变动、动荡最终也是依然可以维持住现在的版图和疆域。
而不是像历史上的汉唐一样强大之时四方威服疆域广袤实力衰弱之后很多地方立即就再次失去了统治。
这才是刘晋制定这个制度的根本原因。
大明的版图实在是太大了这统治的部族实在是太多了如果不采用这样的办法和制度只是像以往的朝代一样进行管理的话最终的结果可能就是分崩离析分裂成无数大大小小的国家。
这绝对不是刘晋想要看到的也是刘晋一直以来都在防备出现的现象。
“嗯等级、等级自然还是要跟各种权利相匹配才能有吸引。”
“想要参加科举考试首先要取得二等公民的身份才具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
“低等级的嫁入高等级的可以直接晋升一级所生子女直接获得高等级公民的身份。”
“高等级嫁入低等级必须要降低一级所生子女为低等级公民。”
刘晋又拿起笔继续写了起来。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