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老子作《德经》和《道经》并没有进行广而流传智氏这边肯定有其它地方则是没有。这让智瑶有点奇怪。
从老子选择的路线再加上《德经》和《道经》的的内容来看又让智瑶觉得自己看出了一些什么。
“老夫与尹喜有约便不再耽误。”老子说完潇洒上车在驭手的吆喝声中离去。
直至队伍消失在某座树林的拐角智瑶才将视线收回来。
“师李对王子朝劫掠典藏室一事耿耿于怀心觉有愧周王室用毕生融会贯通所学以《德经》、《道经》弥补过错。”智瑶说道。
一起来送老子的人不少其中包括冉有、宰予等一些孔子的门徒。
他们就是那些在原国出兵攻打鲁国之后没有选择离开原国的人一直以来也算尽忠职守只是与以往相比少了很多存在感。
尹喜是谁?他是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还是周王室的大夫目前任函谷关守将并且随时会前往“洛邑”就任大将军一职。
这样的人物跟老子约好在函谷关见面目的性方面只能说很强才有了智瑶的那个猜测。
从原本历史来看老子的一些所作所为还真是有点弥补周王室的意思。
在这个历史版本智瑶跟老子的接触不少交流时能看出老子真的对典藏室的书籍被王子朝席卷而耿耿于怀。
至于说老子怎么觉得奉送周王室《德经》和《道经》就能弥补?大概是这两本书里面充满了微言大义吧。
那个是真的!
《德经》与《道经》的篇幅不多含括的内容却是极多从管理学、经济学到用兵看法都有。
后世的《道德经》版本?那是经过了剔除和修改属于再次创作的范围。
智瑶有拿《法经》跟老子交流过。
老子看完并没有讲太多的意见他却是当众表达了认可。
以老子现在的社会地位表达对《法经》的认可其余人或许不觉得有什么等到后世就一样了。
某一段时间孔子的门徒一直拿曾经向老子求学……或者说交流学问显摆原因当然是孔子的儒学不被主流认可需要拿老子来抬高孔子的身份。
什么时间段让孔子门徒特别强调曾经向老子求学?其实就在西汉时期当时黄老学说才是西汉朝廷认可的“国教”啊!
后来孔子的门徒开始玩“碰瓷”了越玩越过分也就遭到了反噬。
有那么一次孔子的一个门徒惹怒了窦太后讲的就是孔子的学问比老子高深多了直接被窦太后派人丢进猪圈差点被猪给吃了。
宰予小声对冉有说道:“老子西出中原无仁者也。”
冉有无声点头。
中原?当下算是中原的国家不少公认的贤人也有仁者还真就没有了。
出名的贤人有哪些?
孙武和司马穰苴绝对算他们的建树则是大多在军事上。
公输班也是贤人名声方面一点不输给孙武或司马穰苴。
那是什么情况?主要是公输班在制作工具上很擅长军事器械就不提了制造出来的工具有助于农业生产才是关键。
能增加粮食产粮还不重要吗?在很多人看来比什么都重要!
门徒不拿公输班当仁者看待主要是公输班在制作军事器械上的造诣很高觉得公输班不够“纯粹”吧?
智瑶没有在“黄父”多待并且没有跟冉有、宰予等一些孔子门徒过多接触。
并不是智瑶干过河拆桥的事纯粹是孔子的门徒在原国这边目前的身份很尴尬。
首先大批门徒用不告而别乃至于出逃的姿态离开原国。
原国又没想对这些门徒怎么样他们做出这种姿态是为了哪般?纯粹给原国难堪加抹黑啊!
然后子贡南下了他跑去越国自荐为官得到了越君勾践的重视。
不知道越国发生了什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